為何要環保呢?
為了節省能源?
為了下一代?
為了減慢全球温室效應的速度?
環保其實只是減少使用、循環再用、代替使用、重複使用,保護大自然。
可是人類真的可以做到環保嗎?
現在,相信沒有人不支持環保,人人腦海中知道甚麼是環保,並清楚應如何實行,但有大部分都會如常浪費資源,繼續自己的一套。
早上,上班的人們吃過早飯後,有私家車的便乘私家車,車上有空調的便開空調,天氣冷了仍一如既往。工作時,為求舒適,人們會開空調,即使感到和暖也要利用空調將空氣變冷。午飯時,同事們外出吃飯,有不人會繼續開空調、風扇、電燈。晚上睡覺時,平民為求有好睡眠,會開空調睡覺,可是有的會一邊蓋被子,一邊開空調。這些行為難道是支持環保嗎?
市民為了賺錢,會將經濟放在第一位,環保只是其次。為求經濟,政府需要土地建設,興建道路。可是,她的嘴說要環保,做的事並不環保。例如政府填海興建迪士尼,破壞水的生態環境。除了政府,其他商界也是如此,如法會地區候選人寄出2千5百萬封選舉宣傳郵件用400噸紙 砍樹超過7000棵,這樣做難道說得上是環保嗎?學校舉行環保講座,但舉行講座的禮堂的所有空調全開,難道這是學校所教導的環保嗎?
其實,每人都說要環保,口裡說的和做的往往是相返的。試想想,當你做了節約能源,可否過了一會兒你便做了浪費能源呢?所以,人類要完完全全做到環保是不可能的事!
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
奶粉事件
從9月11日在中國內發生毒奶粉事件後,至今已經超過兩週,雖然事件中有很多黑幕還需要有待調查,但事件的元兇己經是眾所周知的了。我們可以從毒奶粉事件中看出很多問題。
第一:中國的檢驗只驗牛奶中蛋白質的氮份量,所以奶農加入三聚氰胺的氮份量來代替蛋白質,從而加入免費的食水來製造毒奶粉,並賺取更大的盈利。由此觀之,中國的檢驗可以說是完全不及格,存在極大的漏洞。由於食品的檢驗水平低,所以中國發有的食品問題事件並不只有毒奶粉,以前也發有過大頭奶粉、假豉油、孔雀石綠魚......負責食品安全監管,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相關政府機構,如質檢總局、衛生部、工商局等部門在此災難性事件中的懈怠、瀆職等草菅人命的惡劣行為讓人髮指。假若中國的食品檢驗制度不改善,相信不久的將來也會繼續發生同類事件。
第二;不法商人為求增加自己的盈利,不顧後果,結果傷害了中國的下一代,幾萬個小孩發生毛病。從這次事件中,我們可看出不法商人的道德水平惡劣得令人咬牙切齒。政府除了要嚴懲犯罪者外,絕對需要修訂法例,如加強懲罰和加強食品的檢驗。
第三;這次毒奶粉事件不是一個偶然性的食品安全事故。早在2008年3月份三鹿集團就已經得到毒奶粉造成傷害的報告,但是他們一直壓制瞞報相關消息,直到2008年9月11日,還在高調宣稱他們的產品絕對安全。為了維繫奧運形象,營造所謂和諧氛圍,企業負責人、地方政府、宣傳部門共同串謀,壓制新聞媒體,使得毒奶粉事件一直被有意「和諧」,最後在新西蘭政府的直接壓力下,才得以曝光。這些部門已經涉嫌危害公共安全。這反映出中國有官商勾結,無良的官員和商家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,將事件隱瞞,令毒奶粉事件越變嚴重,增加受害者的人數。
現在,世界各國都不敢引入中國的奶類製品,導致中國的奶頪業一落千丈,可笑的是只是一小撮人便令全中國的奶類業沒有希望。雖然中國今年舉辦奧運有聲有色,也有輝煌的神舟升空計劃,可是一小撮的不法商人令中國的形象下降。
中國若要恢復良好的形象,她應正確認識毒奶粉事件的危害,對受害群體進行充分盡責的救濟,繼續追究官員和行政機構的責任,避免以後壐次發生同類的事件,並且加強對官員的監控,這樣做只能慢慢改善部分形象,逐漸回復百姓對中國食品的安全感。
第一:中國的檢驗只驗牛奶中蛋白質的氮份量,所以奶農加入三聚氰胺的氮份量來代替蛋白質,從而加入免費的食水來製造毒奶粉,並賺取更大的盈利。由此觀之,中國的檢驗可以說是完全不及格,存在極大的漏洞。由於食品的檢驗水平低,所以中國發有的食品問題事件並不只有毒奶粉,以前也發有過大頭奶粉、假豉油、孔雀石綠魚......負責食品安全監管,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相關政府機構,如質檢總局、衛生部、工商局等部門在此災難性事件中的懈怠、瀆職等草菅人命的惡劣行為讓人髮指。假若中國的食品檢驗制度不改善,相信不久的將來也會繼續發生同類事件。
第二;不法商人為求增加自己的盈利,不顧後果,結果傷害了中國的下一代,幾萬個小孩發生毛病。從這次事件中,我們可看出不法商人的道德水平惡劣得令人咬牙切齒。政府除了要嚴懲犯罪者外,絕對需要修訂法例,如加強懲罰和加強食品的檢驗。
第三;這次毒奶粉事件不是一個偶然性的食品安全事故。早在2008年3月份三鹿集團就已經得到毒奶粉造成傷害的報告,但是他們一直壓制瞞報相關消息,直到2008年9月11日,還在高調宣稱他們的產品絕對安全。為了維繫奧運形象,營造所謂和諧氛圍,企業負責人、地方政府、宣傳部門共同串謀,壓制新聞媒體,使得毒奶粉事件一直被有意「和諧」,最後在新西蘭政府的直接壓力下,才得以曝光。這些部門已經涉嫌危害公共安全。這反映出中國有官商勾結,無良的官員和商家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,將事件隱瞞,令毒奶粉事件越變嚴重,增加受害者的人數。
現在,世界各國都不敢引入中國的奶類製品,導致中國的奶頪業一落千丈,可笑的是只是一小撮人便令全中國的奶類業沒有希望。雖然中國今年舉辦奧運有聲有色,也有輝煌的神舟升空計劃,可是一小撮的不法商人令中國的形象下降。
中國若要恢復良好的形象,她應正確認識毒奶粉事件的危害,對受害群體進行充分盡責的救濟,繼續追究官員和行政機構的責任,避免以後壐次發生同類的事件,並且加強對官員的監控,這樣做只能慢慢改善部分形象,逐漸回復百姓對中國食品的安全感。
訂閱:
意見 (Atom)
